1、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旨在保护电力系统免受黑客和恶意代码的侵袭,防止因此引发的系统事故,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这一规定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的相应规定,制定了详细的防护策略。第二条明确指出,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必须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
2、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二次系统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发电力系统事故,建立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3、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进行监管,他们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电力企业需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防护纳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分级责任制。
4、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规定提出了明确的划分和隔离原则。首先,发电、电网和供电企业的内部业务系统,依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电力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规定提出了明确的划分和隔离原则。首先,发电、电网和供电企业的内部业务系统,依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
第二条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第三条 电力二次系统的规划设计、项目审查、工程实施、系统改造、运行管理等应当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安全运维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符合安全要求。定期对运维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对运维过程的监控和审计,确保运维操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事件根据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特别重大级(Ⅰ级):这类事件导致电力网络信息系统完全瘫痪或失控,可能引发严重的电网事故,或者对电网运行造成特别重大负面影响。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事件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电力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突发事件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Ⅰ级:电力网络信息系统瘫痪和失控造成场站负有责任的电网事故、特大或对场站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突发事件。
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等级划分是为了应对不同严重程度的网络安全威胁。 这一预警体系通常采用四级颜色代码,从高到低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红色预警代表特别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可能已经发生或极有可能发生,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分别对应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事件,相关知识如下: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的级别通常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网络安全事件的预警等级分为四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级别的威胁。以下是对每个级别的详细说明: 红色预警:这一级别的预警意味着存在特别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或者有极高的可能性发生此类事件。这种情况下,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和缓解潜在的风险。
一级电网事件:未构成四级以上电网事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电力减少负荷达到100兆瓦以上。 220kV以上电网异常拆卸成三件以上,每次脱开前或电源负荷超过100MW时,至少产生三个。
二区,即非控制生产区,是安全区Ⅱ。这个区域主要涵盖了那些不直接参与实时控制,但又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业务系统,如电能量计量系统、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等。这些系统虽然不直接控制电网,但它们的正常运行对电力生产和管理至关重要。安全区Ⅱ的安全级别虽然略低于安全区Ⅰ,但仍然需要高强度的安全防护。
- 二区(非控制区,安全区Ⅱ):这一区域包括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能量计量系统、继保及故障录波信息管理系统等。虽然这些系统的安全级别低于一区,但它们同样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关键作用。- 三区(信息管理大区,安全区Ⅲ):涉及调度生产管理系统、统计报表系统等。
首先,电力系统的核心生产控制部分分为两个大区:生产控制大区。这个大区又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安全级别,即安全区Ⅰ(控制区)和安全区Ⅱ(非控制区)。安全区Ⅰ主要承载关键系统,如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控制系统,它们直接参与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与控制。